1790
浏览
能够在家门口的禾田居山谷公司上班,每月有2800元的工资,是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的胡新平没想到的;在黄花溪户外线路上卖茶叶蛋、水、甜酒等,游客多时一天收入四五百元,是苗市镇黄花溪村的廖桂英没想到的;更让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周边村的杜吉青没想到的是,自己每年都可以拿到山地被流转后的分红和景区商铺招标分红,分红收入每年有7000多元……
胡新平、廖桂英、杜吉青,他们原本是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,自从村子周边进行旅游开发后,他们也吃上了“旅游饭”,走上了致富路。
在慈利县,像他们一样搭上“旅游车”脱贫的还有很多。依托旅游资源,慈利县打造全市“三星拱月,全域旅游”中的“东之星”,大力实施旅游扶贫行动计划。到2016年年底,全县通过发展旅游使5个贫困村退出,帮助1153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,打造了旅游扶贫的“慈利样本”。今年7月17日,省扶贫办官方发布公告,慈利县拟定为“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”。
旅游扶贫,发展旅游产业是根本。2017年上半年,慈利县共接待游客370.42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8.15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49.11%和50.65%,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。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、张家界水世界、冰雪世界、禾田居山谷、万豪国际养生中心、九渡仙岛国际旅游度假区、梦蝶庄精品度假酒店、欧洲风情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和开建,与这些项目相得益彰的是精心设计的红岩岭、美丽南山、四十八寨等15条精品户外旅游线路,6个省级旅游名村,9家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景点……旅游产品不断丰富,旅游带动能力不断增强,全县旅游资源“活”了起来,农村要素“动”了起来,贫困群众“富”了起来。
将发展全域旅游与旅游精准扶贫有效对接,是慈利县近年来孜孜以求的。该县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摸排,编制了全县旅游扶贫实施方案,有23个贫困村完成了旅游发展规划,明确了旅游扶贫的任务书、路线图。“在旅游扶贫过程中,全县呈现了四种模式,精品景区辐射带动,乡村户外线路带动,发展旅游商品带动,举办节会赛事带动。”慈利县旅外局相关负责人说道。
围绕着张家界大峡谷、万福温泉等精品景区,景区周边村落发展成为景区休闲、观光和民宿文化体验承接区,景区的“溢出效应”呈现。村民或在景区上班,或开农家乐、民宿,或销售商品,或获得旅游资源费和商铺出租费分红等。
依托丰富的乡村户外资源,慈利县以健康、体验、探险为主题,按照点串成线、线组成面、面连成区的思路,先后开发的15条精品户外线路串联了全县21个乡镇100多个村,其中贫困村47个,带动沿线各村做好“旅游文章”。2016年,全县吸引省内外10万多名户外爱好者来休闲探险。通过做向导、供餐宿、就近销售农产品等方式,全县175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。
在发展旅游商品上做足文章,慈利县通过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村,发展大鲵、翘板鱼、绿壳蛋、蜂蜜、茶叶等名优土特产品,三合镇、象市镇通过“公司+产地+农户”模式将高山优质茶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,当地的2000多名贫困人口,2016年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。
如今,五雷山“三月三”传统庙会、“ 南山桃花节”“龙潭河板板龙灯”“走千年茶马古道,感受土家民俗文化”等传统节会赛事活动,成为该县每年的“标配”活动,本地、常德、长沙等地近10万游客慕名而来。“既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,又为贫困户就业、农副产品外销搭建了平台,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,贫困户人均增收800元以上。”慈利县旅外局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,为旅游扶贫注入了强劲活力。精品景区、乡村户外线路、旅游商品、节会赛事活动,如同四大引擎带动慈利县贫困人口搭上旅游扶贫的“快车”,脱掉“贫困帽”。据了解,慈利县2017年拟脱贫退出80个贫困村和1729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,其中由旅游产业带动的脱贫,将达到20个贫困村和40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