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75
浏览
春去夏又来,芒种好插田。6月8日,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的苏木绰,在王家坪镇石堰坪村,源于此、始于此的土家古老习俗糊仓又将开始。不过,今年村里举办的是千人糊仓节。
“糊仓”是土家农耕文化的“活字典”,主要流传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苏木绰以农事耕作为主的土家村寨,是古代农耕文化延续的产物。
“糊仓”的过程分为开秧门、吃盖碗肉和糊仓三部分。“开秧门”要举行仪式。由大家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先扯第一个秧。扯第一个秧相当讲究,无论秧田方位如何,首先必须面向东方起半个秧,再面朝南方起另一半,然后合拢一起,再由稻草捆扎,两半叉开,置于田坎上。老者址起嗓子喊道:“开秧门罗!”接着还要念上一段祝福的话。“吃盖碗肉”就是吃早饭时,主人家会在满桌菜肴中的大土碗上履盖一块肥嘟嘟、油渍渍的大块子腊肉,大约半寸厚,巴掌大一块,有三、四两重。这块肉是不能乱吃的,光有胆量能吃不算,关键是这一天的劳动需要有人来领头,这个领头人,便是这块盖碗肉的拥有者,他(她)必须是插秧快手。因此,谁吃了这块肉就意味着一种能力、一份责任、一种担当。如果推辞不决,就由席间老者决定,夹给谁,谁就是领头人。“糊仓”是插秧的高潮,在快要结束时举行。一丘秧田里,聚集了很多帮忙插秧的人,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子劲,看谁插秧插得最快,插得慢的人往往会被插得快的人围住,最后关在秧田中间出不来,这叫“关猪笼”。这时候,插得快的人就会走上田埂,率先抓起泥团朝关了猪笼的人砸去。也有专门去砸主人一身稀泥巴的。主人身上被砸的稀泥越多,主人越高兴。到了最后,田野里就会上演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。土家人把它叫做“糊仓”。
“糊仓”意味着风调雨顺,农作物丰收。谁身上泥巴糊得越多,谁家的收成就越好,仓里储的粮食鼠不咬、虫不蛀,粒粒饱满,颗颗金黄。“糊仓”的民俗里透出的是美好希望和祝福。
2017年春节期间,湖南卫视《新春走基层·直播苏木绰》节目的全球直播,让苏木绰王家坪镇石堰坪村一炮而红,“鸡罩捕鱼”“古法榨油”“打糍粑”“高花灯”“毕兹卡相亲会”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文艺节目获得了观众好评。目前,石堰坪村已完全进入插秧季节,农田水满泥润,农民在田间插秧、耕作,人们忙碌的身影宛如夏日里悦动的音符,在土家吊脚楼的映衬下美不胜收。本次千人糊仓节结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、农耕活动体验、民俗文艺表演等内容,将为广大游客奉上一场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盛宴。
据悉,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,扩大“苏木绰”品牌效益,王家坪镇还将于6月14号在马头溪村举办“春油开榨”仪式。历经百年积淀的民俗文化——“古法榨油”将更加得以薪火相传而又推陈出新,为张家界市永定区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